陈铭枢
1911年10月,武昌起义爆发后,赴武昌参战,编入中央第二敢死队。民国元年(1912)初到上海,参加北伐军,任连长、经理局委员。同年3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(第二期)。1913年底赴日本法政学校学习,1916年毕业回国。1916年夏到广东阳江任肇军游击营营长。1917年后任广东护-第二军游击四十三营营长,粤军第六军第一纵队司令、第五十四协统领。1920年11月,任邓铿组建的粤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。1925年2月,任粤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,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,与黄埔学生军配合作战,取得棉湖大捷之后,乘胜进占兴宁、五华等地。同年8月任第四军第十师师长。
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,率第十师参加了攻占长沙、岳州、汀泗桥、贺胜桥、汉口、马回岭等战役。同年11月任扩编后的第十一军军长。1927年1月,任武汉卫戍总司令。宁汉对立后,由武汉潜至南京,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、代主任及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。1927年12月,任回师广东的东路军总指挥。1928年1月,率部进驻广州,任第十一军军长兼广东南区地方善后委员、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委员兼广东省党部执行委员。1929年7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,当选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。
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,派所部赴中原参战助蒋。1931年5月,反蒋派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,成立广州国民政府,陈被挤出广东。1931年7月,赴赣州任“剿匪”右翼集团军总司令,参加对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“围剿”。同年秋任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兼淞沪警备司令,曾奔走于上海、广州之间,促成蒋汪宁粤合作。同年11月,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。12月任国民政府行政院代理院长,不久改任副院长兼交通部长。
1932年,积极支持十九路军淞沪抗战,与蒋汪妥协政策进行斗争。同年秋受蒋排挤,辞职赴欧洲游历。年月到福建,策划联共反蒋,参与发起成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,任革命政府委员兼军委会政治部主任和文化委员会主席。其间曾与红军秘密签订了抗日反蒋协定。1934年1月闽变失败后-香港,后赴欧洲、苏联游历考察,曾参加在布鲁塞尔召开的“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”,受国民政府委派为中国代表团团长。
1936年春,与李济深在香港发起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,为主要负责人,并创办《大众日报》。1941年参加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。1943年夏参与组织同志联合会,积极开展爱国和反对蒋介石内战政策的斗争。
1948年1月,参与组织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,任中央常务委员。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、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、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。1965年5月15日在北京病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