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诚

        陈诚(1898-1965),字辞修,别号石叟,清光绪廿三年十二月十二日生于高市。父陈应麟,字希(式)文,晚清秀才,县立敬业高等小学校长。
        民国2年春,陈考入省立第十一中学。同年秋,因家境困难,转入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。民国7年毕业于杭州体育专门学校,随父友杜持(备选国会议员)赴北京,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。民国11年6月,毕业于第八期炮科,任浙军第二师第六团第三连见习官。
        民国11年2月,见习期满赴广州,次年3月任粤军第一师第三团上尉副官,后调任大元帅府警卫。民国13年夏,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,陈诚任上尉特别官佐、教育副官。民国14年1月,任炮兵连长,参加第一次东征。9月参加第二次东征。升任炮二营少校营长。
        民国15年7月,广州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,陈诚初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,继任预备第一师第三团团长。11月,改任第廿一师第六十三团上校团长。民国16年春,在浙江龙游、桐庐战役中击败孙传芳主力部队。6月,任廿一师师长。10月,被何应钦免职,后由严重保荐任军委会军政厅副厅长。
        民国17年4月,调任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将警卫司令。民国18年春,参加与桂系李宗仁、白崇禧争夺武汉的战争。民国19年4月,蒋(介石)冯(玉祥)阎(锡山)中原大战爆发,陈任讨逆军第二军副军长,率十一师攻人济南。8月,升任十八军上将军长。
        民国20年7月,蒋介石对中国工农红军发动第三次“围剿”,陈被委为“第二路进击军”总指挥。民国22年初,在第四次“围剿”中,任中路总指挥,在湖北黄陂和江西宜黄等地被红军歼灭三个师。民国23年9月第五次“围剿”中,任北路第三路军总指挥兼第五纵队总指挥,继续与红军为敌。民国25年12月12日,在西安事变中被张学良扣留。民国26年春,任军政部次长兼武汉行营副主任。
        民国26年7月芦沟桥事件爆发。国民党政府抗战之议未决时,陈认为“与其不战而亡,孰若战而图存”。提出牵制日军主力,使敌自东而西,不使其由北而南的战略。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。民国27年春,南京政府迁至武汉,陈任武汉卫戍总司令兼第六战区司令长官,指挥武汉保卫战;并兼任湖北省政府主席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、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及珞珈山军官训练团教育长等职。同年6月,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。民国29年,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。民国32年2月,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。民国33年11月,任军政部部长。民国35年6月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。是时,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。民国36年,陈指挥军队向山东、陕北解放区进犯,被击溃。同年9月初,兼任东北行辕主任。民国37年2月,借口胃病复发,离沈阳去上海治疗,被解除参谋总长及兼职。
        1949年1月,任台湾省主席兼台湾警备总司令。1950年3月,任“行政院”院长。1954年,任“副总统”。1957年10月,任国民党副总裁。1960年3月,再度当选“副总统”,1963年12月因病辞去“行政院”院长及兼职。1965年3月5日,因肝癌死于台北。